计划配额通常采取“批条子”的方式下达给得到配额的企业或个人。比如说,某种原材料供应不足,就以“批条子”的方式把配额分下去;进口要控制,只有拿到“条子”的企业或个人才能得到进口所需要的外汇。于是,得到“条子”的企业或个人就神气起来了,比起其余的企业或个人,他们处于受到特别照顾的地位,可以依靠倒卖“条子”、赚取差价而大发其财。改革开放之初,屡见不鲜的“条子满天飞,倒爷遍地走,私下一转让,钞票弄到手”的现象,正是计划分配的权力被滥用所导致的。计划经济演变为“权力经济”、“特批经济”、“倒爷经济”、“差价经济”,也正可以由此得到部分解释,这不是“计划经济无秩序”又是什么呢?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是政企不分的,政企不分也就是政资不分,政府成为当然的第一投资主体。有投资主动权而又不承担投资风险,是政资不分的显著特征。于是到处都在上项目,铺摊子,即使原来有制定好的投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也总是被打乱,或“推倒重来”。结果往往是该完成的没有完成,不该做的却做了。这类问题能单纯归咎于制定计划的人不称职或执行计划的人不负责吗?应该说是不能的。这些人虽然负有一定的责任,但问题的根本弊端仍然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正是不合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造成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才最终引发了经济的无秩序状态和无政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