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的经学一生六变,对康有为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其第二变,其著作为《今古学考》以及由《今古学考》而改写的《知圣篇》和《辟刘篇》。
《今古学考》成书于1886年,该书的宗旨为,据《五经异义》所立今古两百余条,专裁礼制,不载文字,定为今学主《王制》、孔子,古学主《周礼》、周公。《左传》出于今学方盛之时,故虽有简编,无人诵习,仅存秘府而已。至于哀、平之间,今学已盛而将微,古学方兴而未艾,刘子骏目为此编,遂据以为今学之敌,倡言求立。至于东汉,遂古盛而今微,此风气盛衰迭变之所由。后来到了郑玄,“混合今古”,实在是“违古”。为了纠正郑玄的问题,廖平治经于此时力与郑反,旨在将郑玄所误判的地方区别出来。廖平认为,经学至郑一大变,至今又一大变;郑变而违古,今变而合古;离之两美,合之两伤,得其要领,以御繁难,有识者自能别之。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廖平最初的经学见解。
仅仅两年的时间,到了1888年,廖平自变其说,以为六艺皆新经,非旧史。以尊经者作《知圣篇》,辟古者作《辟刘篇》。在《知圣篇》中,廖平对古文家乃至乾嘉汉学都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以惠栋、戴震为代表的乾嘉汉学独标汉帜,收残拾坠,零璧断圭,颇近古董家;名衍汉学,实则宗法王莽、刘歆,与西汉古文经学天涯地角,不可同日语;孔子受命制作,为生知,为素王,此经学微言传授大义;帝王见诸事实,孔子徒托空言,六艺即其典章制度,与今六部则例相同;素王一义,为六经之根株纲领。这里对刘歆、王莽的攻击便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的见解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