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调第二交响曲修改达7次之多,它的首演虽然赢得了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乐队乐师的赞美,但听众反应不佳,维也纳的评论家汉斯利克之流借机对布鲁克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这部交响曲中,布鲁克纳首次使用了他独特的“全休止”,使强大的音响洪流突然被切断,其效果非常独特。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在闪烁的弦乐背景下呈现,在同样由大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题之前有一个含蓄的沉默,只用定音鼓的软击来点断,第三主题用的是瓦格纳《黎恩济》中的祷告主题,刚劲有力;第二乐章是一段充满感激之情的庄重的宗教音乐,尾声引用了作曲家大获成功的F小调弥撒中的“祈福经”一段;第三乐章是个典型的结实的谐谑曲,布鲁克纳特有的突然轻和突然响的戏剧性对比以及接近室内乐风格的精致乐队色彩的三声中部从交响曲主调向大调的转换,在这里第一次以鲜明的形象登场;第四乐章同样具有戏剧性的过渡与对比,这里采用的主题同样来自F小调弥撒的“慈悲经”,结尾突然从C小调转换到光辉胜利的C大调。
布鲁克纳做过管风琴师的林茨老教堂
D小调第三交响曲因为题献给瓦格纳而极为知名,不仅乐曲内容随处都显露着瓦格纳的乐风,还多处直接引用瓦格纳的乐句。但从另一方面看,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形态到这首交响曲时已臻圆熟之境。他那对自然憧憬的本质和虔诚赞美神灵的主题,均以他庞大绵密的结构和宽广厚重的配器法,无比优美地表现出来。即使在和声上接近瓦格纳,但长而美的旋律却是舒伯特的。第一乐章的开始句虽然像布鲁克纳其他交响曲一样,D小调的调性与最初几小节柔和地交织起来的弦乐刻画出D小调主和弦,却非常容易使人联想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这也是瓦格纳比较欣赏的开头。巨大的发展部广泛使用了布鲁克纳著名的对位技巧,最明显的手法之一是交响曲开始的小号独奏主题的倒影反行与其原型及其他主题的各种组合。第二乐章照例是抒情内省的柔板,充满宗教气息,用自由的三部曲式写成,有稍快的中段。第三乐章的谐谑曲比较独特,正主题的锤击节奏由整个乐队奏出之前,微微细语的弦乐确立了快速步伐的基调,对比的抒情主题由小提琴以平静的旋律插入。在回到正主题之前,有一个灵巧的类似圆舞曲的三声中部插段。第四乐章是巨大的奏鸣曲式快板,以柔和的和声开始,慢慢浮现出英雄凯旋般的军号式主题。更加抒情的对比主题包含两支旋律作进一步对比,布鲁克纳称之为体现生活的两个方面:第一小提琴的轻快活泼的舞蹈音型和由两个圆号齐奏的严肃如圣咏般的旋律相结合。全曲结束在胜利的D大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