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宰相的回信可见其大度: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奔奔族”,作为这个时代的最年轻的群体,在处世之道上扪心自问:是否有古人“让他三尺”的心胸?
对于宽容,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做过很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可这样的宽容不被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像林肯总统那样与仇敌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宽宏气概——今天的“奔奔族”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
今天的“奔奔族”很多又是70、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出生时大多条件优越,但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来自新媒体的多元文化,面临着父辈所没有经历过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奔奔族”脆弱、但又自视清高,亲历了学业和事业上的种种不公,我们不禁自问:宽容是什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宽容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