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八年(1719)《凤山县志》言:
关帝庙:一在永宁里。一在安平镇(改旧遗房屋而更拓之,宏丽甲一方)。一在土墼埕(神像先祀于烈屿。时值播迁,有贼舟犯岛,民多震惊;是夜见帝提刀跃马,沿海驰击,贼遂散去。岛民因奉像来台祀焉)。
可知关公神灵迁台最初的功能之一,仍然是护卫疆土。嘉庆《续修台湾县志》卷二《政志·坛庙》中,还明确道及神像就是由大陆分灵渡台的:
万年县关帝庙:在凤山县土墼埕保(今属台南市)。神像原祀于福建烈屿,郑成功入台,清康熙下令迁界,岛民迁台,洪姓信徒奉神像来台,建庙祀之。
永康里关帝庙,有四:许厝甲(今属台南县永康市)创于明郑初期;永康里保舍甲(台南县永康市);长兴里(今台南县仁德乡);新丰里(今台南县关庙乡)。
南明唐王朱聿键政权的大学士黄道周,也曾率军北上抗清。可惜书生领军,又受郑芝龙等人掣肘,只能一死报国。他即为铜山所军籍,自幼就在东山关庙之侧读书,曾为关庙联云:
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感灵丕振,只完当月精忠。[34]
把关羽精神中“扶汉一统”的内涵突出强调出来。在这一点上,与当初关羽志在恢复的心境千载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