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工作需要完全投入,亦要适可而止。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把握平衡点,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培养健康的身心,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效率。
§恶性攀比不是动力
古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于是我们从小在家长的引导之下学会比较,小的时候比学校比成绩,长大了比工作比金钱……那些处处都好于同龄人,优于身边人的人就能让家长长面子,就是父母的好子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的多样化,这种比较愈演愈烈,逐渐转化为攀比,成了我们人性劣根性的一部分。为了证明自己的子女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省吃俭用,送孩子读名校,参加补习班,即使牺牲十几年的宝贵睡眠,每日早出晚归地接送也在所不惜;而孝顺的子女为了回报父母的艰辛,则顶着巨大压力,背井离乡,漂泊在各个陌生城市的角落,发誓不成就大业绝不回头,就算伤痕累累,眼泪也只往肚里流。
我不否认有不少成功人士就是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是绝大部分人士的下场一定是身心疲惫,劳心劳力,却发现人生不过如此。可能付出全部心血换来的一纸文凭还在为做了几年小工后创业的民营老板打工;当年那些优秀的成绩单、鲜红的奖状,亦没有让自己在职场表现得比补考生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