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今日视点:为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点赞 谢若琳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12时,去除重复项后,年内有1697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1083.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并已超过2023年A股市场全年回购总额。 综合来看,今年的回购行为展现出两方面特点:一是大手笔回购不断涌现。如通威股份在4月底抛出了一份20亿元至40亿元的回购方案,该公司6月29日最新回购进展公告显示,已累计斥资10.37亿元回购股份4926.02万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计划回购规模达到10亿元的上市公司还包括药明康德、三安光电、宁德时代、九安医疗、顺丰控股、伊利股份等。 二是注销式回购明显增多。通常而言,上市公司回购目的主要包括实施股权激励、市值管理、股权激励注销、盈利补偿及重组等。尽管注销式回购被视为最为利好投资者的股份回购方式之一,但由于成本较高,上市公司此前注销式回购的意愿偏低。 今年以来,政策不断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注销式回购。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4月30日正式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回购注销金额可以纳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5月12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强调“鼓励形成实施股份回购的机制性安排,积极通过一年多次分红及回购注销的方式提升股东回报、优化治理结构”。 在政策倡导下,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的金额和频率进一步提升。如药明康德公告称,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公司今年完成两轮股份回购计划,共斥资20亿元回购注销股份。 此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用途改为“注销”。如,新天药业6月28日公告称,公司拟将前期于1月17日至2月2日期间所回购的401.72万股股份的用途由“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变更为“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再如,能科科技7月2日公告称,公司拟变更2024年回购股份方案的用途,由“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变更为“用于注销并相应减少注册资本”。 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注销式回购,不仅体现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同时也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因此,应持续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带动A股形成注销式回购风潮。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回购注销也要量力而为,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进行,切不可因加大力度回购而影响公司日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