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表一篇名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仅有10%左右的少年儿童在情绪不佳或遇到问题时,爸爸会及时给予他们理解与安慰;仅有7%左右的少年儿童,能够充分享受爸爸的空闲时光;仅有16%左右的少年儿童,觉得爸爸尊重自己;仅有9%左右的少年儿童,愿意把内心的秘密说给爸爸听。
这就是现实!在我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大多数爸爸把教养责任直接推给了妈妈。其中,很多爸爸是真的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有很多爸爸明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因为“懒”,因为“怕麻烦”,还是选择性地推卸了责任。
于是我们看到,当妈妈抱怨爸爸不管孩子时,他们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忙啊,放下砖头,我就没钱养娃;搬起砖头,我就没时间带娃!”或是“孩子有妈妈陪就够了,母爱是最伟大的,孩子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
然而,母爱足够伟大,妈妈全职陪伴孩子,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事实上,基于母爱教育,孩子如果能有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他才会成长得更优秀,将来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正如著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所说的那样,“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孩子有了爸爸的陪伴,才更自信、更勇敢、更有主见,父亲能够给予孩子的力量和勇气,妈妈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整体思维更理智的爸爸的陪伴下,孩子的自控能力会更强,也会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在高大威武的爸爸的陪伴下,孩子才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远离自卑心理,才不会经常性地自我怀疑。对孩子而言,父亲就是他们童年时期最坚实的靠山,是他们独一无二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