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年(1273),元军久攻襄樊不下,忽必烈遂将亦思马因等炮匠连同大炮一起送往襄樊前线使用。亦思马因“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终于攻克了襄樊。
亦思马因送往襄樊前线的大炮,实际上是一种巨型抛石机,还不是火药炮。
蒙古军队在灭金之时曾领略了金人铁火炮“震天雷”的威力,忽必烈所以下决心要造成自己的火炮,不久也获得了成功。
至元十一年(1274)和十八年(1281),忽必烈两次东攻日本,就使用了火炮。有坂诏藏《兵器考·火炮篇》记载,元军第一次同日军作战时,使用的“飞铁炮火光闪闪,声震如雷,使人肝胆俱裂,眼昏耳聋,茫然不知所措”。
《太平记》中也有元军使用铁火炮同日军作战的描写,球形铁炮抛出之后,“一次可发射二三千弹丸,日本兵被烧被害者多人”。
当时,日本有一位名叫竹奇季长的画家,把自己亲自经历的情景画了下来。其中一幅画面上,左边是元兵,右边是日本兵,中间地下有一只铁火炮,呈炸裂状,下半完整上半已破裂。可见忽必烈时期火炮也有了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