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科明从朋友那里听说《纽约论坛》的老板贺拉斯·格里莱和自己一样,少年的时候曾经在印刷厂做过排字工人,科明觉得格里莱一定会对那些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感兴趣的,所以决定去《纽约论坛》试一试。
科明很容易就让格里莱相信自己是值得雇用的,原因就在于格里莱是从印刷厂的学徒做到老板的,他对自己的这段经历感到很骄傲,他同样会给予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年轻人机会。
科明料想得没错,他最后果然被录用了。
当然,科明采用的策略又不只是有相似经历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语言的艺术。要想让他人对你有亲切感,你的语言就要贴近对方的心灵。我们应该用别人“听得懂”的话,用他们认为能打动他们的话来说,这样我们才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亨利·桑敦是美国铁路专家,后来成为英国大东铁路公司总经理。最初上任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人对他很冷漠。想来想去,他突然记起自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任何英国人都没有担任此职务的资格。”对,就是这句话,惹恼了公司里的英国人,才招来人们对他的不满。
要如何弥补过失、改变现状呢?亨利为此苦恼了好一阵子,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改用纯正的英式英语并且引用他们的成语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说。在演说中,他特意强调自己到英国来任职,只是想有个户外竞技的机会罢了。最终,人们对他的“敌意”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