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浙江温岭市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金某,因为想补上家里的经济窟窿,第一次召集亲朋好友开了一个标会,会款500元,承诺支付“5分”至“8分”不等的高额利息。由于回报率实在高,所以这样一个“人情会”逐渐发展成为“10日会”“5日会”“日日会”,会款也从原来的500元提高到2万元。由于会员分布在温岭的好多个乡镇,所以她必须每天四处奔波应“会”,有时候一天要跑三四个地方。
就这样,当所有人都沉浸在高额回报的美梦中时,金某10月9日突然失踪。而一帮早已等候在那里准备开标的会脚横竖等不到会主前来,觉得事情不妙,于是向警方报案。后经警方网上追逃,于26日抓获金某。
直到此时,这一庞氏骗局才揭开谜底。原来,金某的标会总人数超过300人,共吸收资金约3000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在了支付标会的会钱上,其余部分用作了家庭日常开支及支付借款的高额利息;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她不得不选择潜逃(称之为“倒会”)。
据当地银行提供的资料,当时的民间借贷利率平均高达27.06%,远高于银行13.26%的加权平均水平。从“日日会”(每天“开标”一次)这种超短周期、高利息特点看,这些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可能性很小。当地有多家企业名义上是做“投资”,实际上就是放高利贷,其触角往往会渗透到银行。由于标会只在熟人间进行、隐蔽性强,并且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一旦倒会损失很难追回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