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助理副校长、认知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心理学院教授罗伯特·J.杜林教授与我们共同探讨了这一问题。这或许对我们的学科建设有所帮助。
一、“科研行为准则”——马里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科研准则?”
马里兰大学的罗伯特·J.杜林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随后指出,因为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科研成果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要求科研者能遵守诚信的准则。同时,出资机构也会给研究者施加压力,希望能用有效的措施来遏止腐败的产生。在马里兰大学,“科研与道德”是一门专门讲授科研行为准则的课程。“任何拿到国家基金的人,都要到我们这里来接受教育。”罗伯特·J.杜林教授说道。
2006年,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的造假风波闹得满城风雨,其2004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刊载的论文,捏造了有关干细胞数量、干细胞DNA分析结果、畸胎瘤的形成、类胚胎体的形成和适应性免疫结果等数据,并使用了其他干细胞照片蒙蔽读者;在骗取国民信任后,黄禹锡进一步夸大其干细胞技术的效率和转向实用的可能性,从不同民间机构骗取研究经费,并大量挪用新产业战略研究院提供的公款,欺诈、贪污的款项总数巨大[1],最终,韩国首尔地方检察厅发表了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决定以欺诈罪、挪用公款罪以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的罪名起诉黄禹锡。韩国的“人民英雄”黄禹锡自此声名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