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被孟子称为“得圣人之一体”,“鄙家”即鄙俗小人;像颜涿聚这样的大盗孔子也收。
《论语》里有这样一条记载:互乡这个地方的人比较愚昧和蛮横,很难与他们讲道理。一个童子却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都疑惑不解。孔子说:“我们要赞许他的进步,不鼓励他的后退。何必做得太过分?人家清洁自己以求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清洁,而不要老盯着他以往的行为。”[5]
肯定并鼓励人当下的进步,不纠缠人过去的错误,这也是“有教无类”的一种。
当然,还有大款子贡。贵族子弟比如孟懿子及其弟弟南宫敬叔也来了。
这个“杂”好不好?可以说,杂了才好,杂了才会有不同的立场!看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贫寒之人和富有之人一定不一样,低贱之人和贵族子弟也一定不一样。自孔子之后,一直到战国,中国出现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开创者就是孔子。正是因为私学的生源杂,孔子才能开创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可以想一想,假如像官学一样,所有的学生出身一样,社会身份一样,经济状况一样,会怎么样?他们的利益诉求就会一样,就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正是因为大家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的利益诉求才不同,于是他们都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表达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于是就形成了百家争鸣。所以,孔子是开创百家争鸣时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