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么问题就来了,从双方的身份来看,也就是说靖难之役是皇帝与藩王之间的战争,如果皇帝赢了,那就是平定叛乱,如果藩王胜了,那就是清君侧。战争的结果是第二项,朱棣掌握了解释权,此事被定义成“清君侧”,朱棣给自己的定位是周公,朱允炆是周成王,但周公就是周公,根据历代以来的包装宣传,他可以独揽大权,甚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从来没有听过周公干掉成王,自己就能登基坐皇帝的,那样性质就变了,不是周公了,而是王莽了。
朱棣想当皇帝是吧,简单,承认自己就是造反,什么诛杀奸臣都是扯淡,反正建文帝现在也死了(朱棣认定),朱棣拳头最大,谁敢反对就灭了他。但这样不行,因为皇帝的脸面很重要,说糙一点就是当了那什么,还得立牌坊。再说了,因为拳头大就可以当皇帝,那是不是有其他藩王能干掉朱棣,也能当皇帝啊,所以继位的合法性很重要,不然会造成皇位的不稳,甚至连明朝的大臣都会看不过去。
1.请叫我皇帝陛下
建文帝“三人智囊团”中的黄子澄就曾对朱棣继位的合法性表示质疑和反对。靖难之役后期,黄子澄奉命在外地招募勤王军队,南京陷落后,朱棣派人将黄子澄抓到南京来,并亲自下场进行审问。黄子澄作为建文帝的心腹,他的态度在建文帝旧臣中有风向标作用,所以朱棣很希望他能服个软,别像方孝孺一样那么犟,但没想到黄子澄当着朱棣的面一口一个“殿下”,皇帝应当被称为“陛下”,黄子澄公开表示自己只知道朱棣凭借武力打赢了仗,但自己不知道朱棣已经继位当皇帝了,表明他只承认朱棣是一个藩王,绝不是皇帝。并且黄子澄还特别恶毒地咒朱棣说:“殿下您本人不守祖训,做出这等为逆之事,不错你现在是大权在握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开了这个恶例,恐怕你的子孙后代会以你为榜样哦。”这一下子就戳中了朱棣的痛处,要知道朱棣虽然自己靠造反起家,但是他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后世子孙也学自己来个“靖难”。到了这个时候了,本来想好言相劝的朱棣也坐不住了,脸色大变,直接呵斥黄子澄道:“我能当皇帝是有天命保佑的,哪里是你这种小人能够议论的,我听说你还打算去海外搬救兵啊?”他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黄子澄更激动了,对朱棣所宣称的天命无情驳斥,黄子澄表示,什么是天命啊,元朝末年,民不聊生,你爹揭竿而起,救斯民于水火,这个叫天命;殿下英勇无比,你爹当年派你镇守北疆,拱卫大明,你好好干,这就叫天命。现在你带头起兵造反,推翻合法皇帝,这就是逆天而行,我黄子澄要是真去海外搬救兵,引狼入室,这不就跟你一样了吗。一番话说下了,搞得朱棣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