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是语文课程外加的任务,而是分内之事。每位教师要上升到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实现这方面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语文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情感非常丰富。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能靠灌输,靠说教,而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做有爱国心、进取心,高尚的中国人。
二、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目标的设置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文选”来编排,很多知识点、能力点很不清晰,也没有一个较明显的训练序列,就导致了很多语文老师,尤其是教学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根本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目标尤为重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下面,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小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人教版语文教材等,梳理了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