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英译研究概况及反思
(一)术语翻译
理雅各和翟理斯对“道”和“天”等哲学术语的翻译问题有过讨论。韦利的《道及其力量》、爱莲心的《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安乐哲的《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安乐哲与郝大维合著的《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期望中国:对中西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艾兰的《水之道与德之端》等著作中涉及《庄子》某些术语翻译问题。
(二)英译策略
葛瑞汉在论文“道家经典翻译中的两个问题”(Two not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aoist Classics)中探讨了老庄著作的翻译问题。在讨论《庄子》英译中出现的困难及自己翻译策略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西方读者对原文思维逻辑把握吃力,《庄子》文本存在跳跃思维(rambling mode)。2.译文应区别散文体和诗体。3.不同文体应区别排版。4.书名应明确标示。5.具有神秘色彩的“鬼”、“神”、“真人”一类词的翻译。梅维恒认为自己的翻译突出了原文的文学性,并在人名翻译的处理上不同于其他的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