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的回答,黄帝生是百年,人民得到其功;死后百年,人民畏惧其神;在百年后,其教化成为习俗。说明黄帝在位时间的疑问,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争论,而孔子提出的黄帝“生百年”的结论,同《竹书纪年》相吻合,人的寿命极限值。
孔子提出一位帝王“300年国家战略”理论,同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的记载,司马迁结合《周髀算经》的历法周期律,提出“500年国家战略论”和“1500年的国家大战略论”。
而《竹书纪年》在宋朝又一次消逝在世人的眼界,到明朝嘉靖年间,朱右曾辑录《竹书纪纪年》修编成《汲冢纪年存真》,称为《古本竹书纪年》;清朝末期王国维修纂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现代史学家范祥雍修编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方诗铭,结合清代朱、王、范三家著述,广博采集与王修龄等人修纂成《古竹书纪年辑证》,也收录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