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十二句为第一层次,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开始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这反映了作者这个时期政治上的倾向,杜甫在这一时期虽然已不像未经丧乱前那样热心于政治和充满抱负,对人民的痛苦有了较深的体察,但基本上还对封建统治阶级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尽快平息叛乱,实现唐王朝的中兴。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本篇是杜甫“三吏”的第二篇。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