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吗?全班同学都齐刷刷地看着我,尴尬死了。”
“想想是挺尴尬的,那你以后要早点起了。”
“嗯,我得把闹钟调早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好呀,那妈妈也早一点起来给你做早餐吧。”
“嗯,谢谢妈妈。”
面对孩子的委屈和抱怨,妈妈并没有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而是全然接纳:“确实挺没面子的。”“想想是挺尴尬。”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关怀和理解,使孩子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甚至自己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把闹钟调早一点。
孩子和父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感知系统,也有各自真实的情绪和感受,而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就是抛去责问和批评,认真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背后的原因,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全神贯注代替心不在焉
与孩子相处需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话需要高效率的陪伴,可是很多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习惯性地敷衍孩子:“嗯,我听着呢。”“你说什么?”“我知道了。”这些话看似无伤大雅,却很容易伤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