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42年,滕成公参加鲁襄公的葬礼,这厮没个正经样,但又假惺惺挤出眼泪,鲁大夫子服椒说:“老滕不得好死!”果然三年之后,一语成谶。滕成公死后第二年,因为楚灵王的威逼与晋平公的放纵,滕国与诸侯一起参加了楚灵王的申之会,但滕国明显是对楚国不感冒的,会后楚灵王组织的攻打吴国朱方之战滕国并没有参加。之后滕国又重新倒向了晋国,并坚持朝拜鲁国。甚至连吴国崛起后也没有出现滕国投靠吴国的记载,但吴国却似乎也没有讨伐滕国,所以滕国很可能还是归附了吴国,但如之前对楚灵王一样,滕国对吴国伐齐的军事行动也并不支持。前484年,滕隐公去世,之后滕国就进入了很长一片的空白期。直到前414年,定都琅琊的越王朱勾灭亡滕国。但越人在北方的统治力有限,被迫于378年又迁都回吴(今江苏苏州),滕国应该是在之后不久又复国。战国时代,滕国出了个很有名的君主,他就是滕定公的儿子滕文公。滕国尽管是个小国,但却依然被滕文公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些事件在《孟子》中都有记载。
孟子PK陈相
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非常仰慕孟子的贤明。他有一次出使楚国的时候,就专程绕道去宋国拜会孟子,孟子向滕文公大谈尧舜之道,并说滕国虽然是个小国但一样可以治好。滕定公死后,滕文公又向孟子咨询守孝之礼;即位后又向孟子请教治国的问题,孟子又大谈了一番民本思想,顺便还讲了一番井田制的道理(有说法井田制很可能不存在,不过是孟子的政治蓝图)。滕文公用孟子的仁政,倒也吸引了一些人才前来,比如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等,许行又吸引了陈相和陈辛兄弟前来投奔,而之前这两个人是跟着宋国的儒者陈良学习的。但是根据农家的观点,国君是要和百姓一起种田的,那么滕国有粮仓实在是罪大恶极,因为滕文公自己游手好闲,白吃老百姓的粮食。当然孟子对此不同意,所以孟子和陈相就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