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存在以下两对主要矛盾:其一,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第一类供求关系中的我国居民个人教育需求增长较快,而教育机会供给增长却相对滞后,导致教育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我国居民个人教育消费需求的膨胀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绝对数的增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每年新增绝对人口数仍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这给每年新增学生数留下了巨大空间,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个人教育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公民个人要求接受教育的范围和程度的扩大与提高。根据教育部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公民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受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40.7%增加到2015年的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 %增加到2015年的40%。受其他非价格因素影响,这种受教育层次提高的趋势还在延伸,城乡居民个人教育需求还在扩大,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需求尤为强烈。个人教育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社会经济收益的诱惑与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教育要满足这一不断膨胀的需求必须加大供给。但从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我国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一矛盾。特别是较高层次的优质高等教育,其单位供给成本更大,需要的教育投资十分庞大,短时期内完全依靠政府公共投资来解决这一供求矛盾难度不小。其二,教育供求关系中各类受教育者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就总量而言,我国劳动力市场对于受教育者的需求并没有出现总量上的绝对饱和,之所以成为结构性矛盾主要是因为劳动力需求结构与人才供给结构之间不协调。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为各类具体教育提供的受教育者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例如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人才的比例问题。就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国现阶段缺乏大量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这种结构性供求矛盾还表现为各级教育内部专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出现了就业的“冷门”与“热门”专业之分。实际上,这种教育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与我国的教育供求矛盾调节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常政府主导的计划调节很容易造成教育供给对社会需求结构变化不够敏感,从而引发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结构间的脱节。
相关影视:韩国风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