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继续在《儒林列传》中写道:“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②孟子与荀子都生活公元前300年到400年间,他们活跃的时候,已经距离孔子时代二百多年了。尽管孟子和荀子都公开宣布自己为孔子的追随者,但他们似乎都没有与孔子门生有过直接联系。出生地临近孔子家乡的孟子曾说过一句名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③从孟子与荀子的时代到陈胜的反秦叛乱,中间隔着大概八十年血腥动荡的时光。然而,司马迁却称鲁儒带着属于孔子的礼器归附陈胜。读者很难考证这些说法的真实性。不过,就是在这样生动的描述中,一开始并不一定和孔子有联系的儒生却变成了这位圣人的继承者。
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说:“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司马迁将秦汉之际鲁地生气勃勃的儒风归因于受到了孔子的影响。为了加强说服力,他引用了同时出现在《论语》与《孟子》中的一句话。然而,如果我们将引文放回其原有的上下文中细读就会发现,这句话针对的是孔子自己的门生,而不是泛泛地评价鲁地的儒生。但司马迁用了一个连词“故”,将鲁地繁盛的儒学传统和孔子的评论做了一个因果关系的连接。这一番裁剪改动引导读者想象无冕之王孔子的训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鲁儒因而也成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