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扭伤;
3.其他:肾炎,结膜炎,胸膜炎。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可灸。
穴位详解
陷谷穴,出自《灵枢本输》。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
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临床常用穴位配伍:
1.配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2.配列缺,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主治面目痈肿。
3.配内庭、太冲,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
内庭
【穴位一找准】在足背,当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第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穴。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外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二、三趾腱之间,深进入骨间肌。以上诸肌的神经支配为腓深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