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相同,所以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也基本趋同。因此,这时我们不需要讲什么个性化,个性化与企业规划是毫无关系的。在个人修为上,我们推崇“孔孟之道”,认同“厚德载物,善恶有报”;在企业经营中,我们推崇“孙子兵法”,认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经营书籍迅速升温的今天,当下有许多企业经营者对这句话已是深恶痛绝。有些人表示:在解决冲突、矛盾和悖论时,中国的思维方式较之西方有其独到之处,因为西方的思维方式较为刚性,一切都是按程序办事,这样就会使某些事没有转圜余地;而中国的思维方式传承更多的是中华文化的柔性,它的处理事情比较圆通,因此,它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两面性。有人说,中国企业的制度缺少刚性,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实际上在中国最讲认真,老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却游刃有余,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由于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我们心中早已根植了中国式的处事方式。所谓“国际化”并非彻底根除“民族化”,而是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实现“国际化”。对中小企业来说,外来文化只有嫁接在我们企业本土文化的树种上,才易于开花结果。应对“经营同质化”,改造的不是我们的大文化理念,而应该是我们多维的经营企划观。这个时候要讲“个性文化”,单就本文而言,这个“个性文化”应特指大文化理念下的“个性企划观”。换句话说:把大文化理念的普遍真理同自身“个性企划观”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是剑指“经营同质化”,引领我们突破重围,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相关影视:吴亦凡lullaby下载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