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故事呈现出的事件并非完全忠实于斯蒂芬真实生活经历的每一个细节。它们是由乔伊斯筛选出来,并以他非凡的简洁和精准的语言进行详细描绘的。在这部小说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服务于乔伊斯所希望绘制的斯蒂芬肖像的需要,因为它们揭示了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文化中)的一些东西。我们再举另一个《斯蒂芬英雄》和《画像》之间小小差异的例子,在前者中,斯蒂芬接触的人两倍于他在后者中所认识的人,与他们交谈的数量更十倍于后者。通过把这些进行精简,形成第五章的三部分高调的对话,乔伊斯加深了斯蒂芬的孤立地位,从而使叙述完成双重任务。这三个对话鲜明地代表国家、家庭和教会的诉求,对此斯蒂芬阐述了他的独立性,并细致分析了他通过艺术想象的逃避。同样地,在《斯蒂芬英雄》中,斯蒂芬被反复描述为“根深蒂固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年轻利己主义者”,拥有“一个天真的人的傲慢”;并期待着斯蒂芬“走自己的体面的、回报丰厚的路”。他的家庭“首先给他带来了利己主义;他庆幸自己的生活如此以自我为中心”[22]。《画像》的批评家常提到斯蒂芬的冷酷无情和他的傲慢,但是在用语上的惊人的转变让《斯蒂芬英雄》和《画像》的两个斯蒂芬之间出现了确定而显著的区别。在后者中,他不再是被自己的“自我”所认同,而是被自己的“骄傲”所认同。那是一种“无声的骄傲”。(见译文P213)“他父亲的口哨声、他母亲的唠叨、那个看不见的疯人的喊叫,现在变成了许多使他非常难堪的声音,威胁着要消除他那年轻人的骄傲。”(见译文P211)“在获得某种满足后产生的骄傲像一排缓慢而宽大的浪头把他高举了起来。”(见译文P198)不同于“傲慢”或“利己主义”,“骄傲”一词带有一种公允的意味:一个人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是完全应该的。《画像》中的斯蒂芬就是用他的这种自豪感获得了他离开家庭、教堂和家园的力量。然而可以明显看到的是,在将斯蒂芬的自我优越感转变为自豪感的过程中,乔伊斯再次提取了双重含义。“骄傲”一词的另一种联想,在乔伊斯精心策划的重复中体现了出来。当斯蒂芬说“我不侍奉”(他说了两遍)[23]的时候,实际上是呼应他上一次所说的,因为克兰利平静地回应:“这话你过去早说过。”(见译文P295)。其实阿纳尔神父曾(两次)告诉他的“亲爱的孩子们”路西法,也就是撒旦,晨曦的儿子,当他拖着三分之一的天兵从天而降,说出“non serviam:我不侍奉”(见译文P139)的时候,就犯了“骄傲之罪”。“思想上一时的叛乱性的骄傲就使得撒旦……从……无限荣耀的地位上堕落下去了。”(见译文P158)斯蒂芬的骄傲支撑着他,但那回音表明他的骄傲,就像它的谚语中的同义语一样,可能预示着坠落。
相关影视:善良儿媳厨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