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晋国史官史墨的认识,比史伯又进了一步。他所说的“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三后之姓,于今为庶”[226]的话,不仅完全肯定周王室衰败的现实趋势,而且还从更长的历史过程即夏、商、周的更迭来看待朝代兴亡的历史趋势,以及诸侯兴衰的趋势。这种对历史的解释已经包含了若干规律性的认识了,因而显示出更明确的历史批判意识。史伯和史墨,是中国史学上历史批判意识产生时期的先驱人物。
秦汉以降,历史批判意识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发展。汉初,陆贾、贾谊等人,对秦朝统一后政治上空前的成功的评价,以及秦朝统治者在攻守之势即取与守之术认识上的错误的分析,是对秦汉之际的历史之自觉的反省。他们的著作和言论,为历代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所推崇,使人们受到震撼和启迪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批判意识。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问题,虽然是那个时代有些人在谈论的问题,但司马迁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他具有自觉的和深刻的历史批判意识。他一方面要把作为“上帝”的“天”在天人关系中即在社会历史中的主宰地位予以推翻,而确立人在历史中的主宰地位。另一方面是要探讨古今联系、古今变化、变化中的进步及其自然之势,从而确立起对于历史进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总结了历代兴亡治乱之故,尤其是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极盛时期的西汉皇朝所面临的新问题。司马迁的历史批判意识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把所有的朝代、重要的人物都放到总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使朝代的兴亡、人物的得失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二是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结合,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感染力能够历尽变迁而长存,真正具有“述往事,思来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