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1682年)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重视读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力倡“致用”之学。他一生有很多撰述:《日知录》是史学上的名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是纂辑的一部地理书,集中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这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久经湮没,近年已被发现,尚待整理;《历代宅京记》汇集历代都城史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都城历史资料专书;《亭林文集》出于后人编辑,反映了作者对专制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治学的主张。顾炎武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指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反之,则“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9]。他撰《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10],是他的上述主张的实践,反映了他的深切的历史使命感。《亭林文集》中的《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都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理性色彩和朴素的民主主义精神。
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是清初有很大影响的史家,他们的著作始终受到后人的重视。比他们稍晚的唐甄(1630—1704年)、顾祖禹(1631—1692年),分别撰有《潜书》和《读史方舆纪要》,亦各为历史批判和经世致用方面的力作,都是具有总结性的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