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Burns,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人们的期望三种功能。
(一)保持内在一致性
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保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金盛华(1985)[4]和李德伟(1988)[5]的研究认为,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名声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松对行为的自我约束,甚至“破罐子破摔”。很显然,通过保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学会做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解释经验
一定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在怎样的自我概念背景下做出评价。同样的经验对不同自我概念背景的人,会具有不同的意义。詹姆斯提出:自尊=成功/抱负。说明,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获得多大成功,还决定于个人怎样解释所获得的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自我概念形成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引导儿童一开始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先定的教育定向。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它会被赋予意义,而所赋予意义的高度则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