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制靴状况
颜真卿诗:“缝靴蜡线油涂锥,急逢龙背须且骑。”夫线蜡则滑而易抽,以油涂锥,亦取其滑而易入。以今日视之,似为迂拙,然古人工艺之坚实可想。
唐时避雨湿,不用舄用钉鞋
《通鉴》:“德宗出幸奉天,天大雨,从者皆著钉鞋。”
按:钉鞋今日尚有之,一则不滑,一则底高,遇泥水不畏。惟皆以桐油敷布上,使水不能浸入,故名曰油鞋。兹名曰钉鞋,似尚未知以油浸也。
唐木屐仍大行
《唐摭言》:“京师长者,皆着木屐。”夫长者皆着,少年可知。想见长安街上,橐橐之声盈耳也。
五代及宋以靴为朝服,鞋为便服,鞋仍有带
《归田录》:“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曰:‘我靴何得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又,《老学庵笔记》:“淳熙己酉,车驾幸候潮门,从驾臣僚皆擫带子著靴。”是自五代至南宋,皆以靴为朝服。又,《归田录》:“往时学士,循唐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系鞋坐玉堂上。”是言惟学士清贵,可着鞋坐玉堂,见宰相,他人须具靴笏也。是以鞋为便服,靴为礼服,自宋初而已然,至清不改。又,宋陶穀诗云:“短靿靴儿末厥兵。”是宋靴之有靿益明。又鞋而曰系,是宋鞋之有带,殆与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