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策,洵为当时进取之良图。周武帝气锐才雄,遂取其第一策。
齐氏政治虽乱,兵力夙强,非一举摧破其大军,终难期廓清底定,故周武攻取之方,乃在攻其所必救,以致其一战。
建德四年,齐武平六年,陈大建七年也。七月,武帝召大将军已上于大德殿,告以出师方略,曰:“今欲数道出兵,水陆兼进。北拒大行之路,东扼黎阳之险。若攻拔河阴,汉平阴县,三国魏改曰河阴,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兖、豫则驰檄可定。然后养锐享士,以待其至。但得一战,则破之必矣。王公以为何如?”群臣咸称善。
于是部分诸军。使齐王宪以二万人出黎阳,于翼以二万人出陈、汝,侯莫陈芮以一万人守大行,李穆以三万人守河阳。又使杨坚以舟师三万,自渭入河。而自率众六万,直指河阴。八月,攻其大城,克之。进攻子城,未克。闰月,齐大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御之,师次河阳。九月,周师还。齐王宪、李穆、于翼降拔三十余城,皆弃不守。水师亦焚舟而退。是役也,周武帝谓有疾故退师,恐系托辞。或谓以浅攻尝之,亦未必然。以予观之,似以河阴距长安较远,应接非易,恐战或不捷,复为邙山之续,故宁知几而退也。